近日,貴陽市白云興農中學校長、82歲的蒲邦順獲得由民進中央設立的“葉圣陶教師獎”。雖已是耄耋之年,聽力減退,但他仍然戴著助聽器,往返于貴陽和獨山的兩所興農中學之間,只為讓更多農村孩子實現大學夢想。
今年6月,蒲邦順在獨山縣興農中學為學生送考。
從教將近60年,蒲邦順屢屢打破人們對教師職業(yè)“安穩(wěn)”的印象,用一次次不安分的選擇,蹚出一條不同尋常的教育之路。為孩子,更是為了振興農村。
蒲邦順出生在四川農村。1965年,他從四川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(yè),便做出第一次“不安分”的選擇,去離家千里外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任教,其后輾轉四川、貴州多地,始終活躍在教學工作的第一線。
多年從事教育的經歷,讓蒲邦順接觸到了農村教育的困境。“這些農村孩子,有人因學習習慣不好而落后,有人因家庭貧困不得不放棄夢想,但他們渴望成才的心氣、改變命運的倔勁使我深受觸動?!逼寻铐樥f。
對于這些求學艱難的農村孩子,蒲邦順心中始終掛念。1993年深秋,已近退休年齡的他再次“不安分”起來,放棄了貴陽白云二中副校長的“鐵飯碗”,帶著36名學生,在一個農家小院里創(chuàng)辦了“貴陽市白云區(qū)艷山紅鄉(xiāng)私立興農職業(yè)學校”,這便是貴陽市白云興農中學的起點。
提起為何以“興農”來為學校命名時,蒲邦順說,一是源起農家小院;二是學校始終銘記興在“農”字上,大門始終向農村學生敞開。
興農中學的成立為農村學子提供了一個選擇。在此后的辦學過程中,蒲邦順也力圖為學生掃清求學障礙。
對交不起孩子學費的農村家長,蒲邦順只有一句話:“你們養(yǎng)好豬,我們教好書?!?/p>
興農中學自成立后,就實行靈活的學費繳納制度。學生自家種植的白菜、土豆等農產品以及養(yǎng)殖的豬、雞等畜禽都可以作為學費,學校按市場當日最高價格折算、收取。這種特殊的學費收取方式,在興農中學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
隨著農村經濟發(fā)展,更多農村孩子渴望進入大學。1997年,蒲邦順決定,興農中學開始面向全省招收品學兼優(yōu)的農村貧困生。多年來,興農中學累計資助減免貧困生費用超1億元人民幣,助力1萬多名農村孩子圓大學夢。
繼貴陽辦校之后,蒲邦順將目光轉向了貴州省最南端的黔南州獨山縣。在這個只有35萬人口的地方,貧困是壓在當地老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。由于經濟條件差,當地不僅留不住中考優(yōu)秀生源,更留不住優(yōu)秀的老師。
看到獨山教育的困境,已過古稀之年的蒲邦順又再次做了一個“不安分”的決定——到這個離家200多公里外的邊遠山區(qū),為農村孩子辦一所學校。盡管一開始家人反對,校領導班子也不太同意,但想到獨山的孩子,他的心就軟了。
2013年的秋天,在貴陽興農中學開門辦學20年之際,獨山縣興農中學也開始招生。這一次,蒲邦順把優(yōu)質教育資源送到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(qū)學子的家門口。
“不走尋常路”這一點,還體現在蒲邦順的辦學理念上。除了幫扶農村貧困學子,他還看到了龐大的中等生群體的潛力。
中等生是最易被忽視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在基礎教育相對落后的貴州表現尤甚。”蒲邦順介紹。
在興農中學,品學兼優(yōu)的貧困生和中等生被混合編班,一起學習,共同進步。在這樣的辦學策略下,興農中學的優(yōu)秀貧困生幾乎都走進了重點大學殿堂,大多數“成績中等生”也圓了他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大學夢。
2023年,獨山縣興農中學一本上線率、二本上線率穩(wěn)居黔南州縣市第一名,成功躋身當地名校行列。而剛剛走過30年的貴陽市白云興農中學,也從最初的幾間透風漏雨的陋室,成長為貴州省知名民辦中學,幫助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大山,實現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