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心見性,慈心作善。一切在于心的調(diào)伏。我們不過是在欲和心之間,找一個平衡罷了?!?/font>
——張銀俊
在做慈善以前,張銀俊過的是一種幸福的“小資”生活。不算大富大貴,也屬于改革開放后的先富一族。而深受傳統(tǒng)價值觀熏陶的她認為,享受不是目的,生命總要有所附麗。為此,她選擇了另一種生活。
此前,張銀俊和青年學者李扁發(fā)起青愛工程,已經(jīng)在慈善教育領域摸爬滾打了三年多。2008年汶川地震,張銀俊、李扁和青愛工程形象大使白巖松,共同發(fā)起了1+1心聯(lián)行動,全稱“青少年災后心理援助聯(lián)合公益行動”,由中華慈善總會、中國教育學會共同主辦。張銀俊受主辦方委托,負責邀請心理專家、精神科醫(yī)生、心理老師等11名專業(yè)志愿者,赴重災區(qū)都江堰進行心理援助。臨危受命的張銀俊,不得不將已患重病她這一走便無人照料的愛犬選擇安樂死,并就地埋葬,而她抹抹眼淚,便義無返顧直奔災區(qū)。
多年做慈善的張銀俊體會到,慈善主要不是錢的投入,而是“以命相抵”,毫無保留。但個人投入再多,總歸是杯水車薪。這次到都江堰,她又自掏腰包10多萬元。六年來,她像這樣“不明不白”的投入達260多萬元。
心聯(lián)行動,知行合一
心聯(lián)行動,是青愛工程的一個副產(chǎn)品,也是青愛小屋模式在災后重建中的應用。2008年5月14日,張銀俊與青愛辦,及其形象大使白巖松決定:發(fā)起針對災區(qū)在校青少年的心理援助。
此次張銀俊率隊到都江堰,遇到種種困難。最初,北京來的這支團隊,初來乍到,不能獲得信任,難以打開工作局面。于是,張銀俊帶領團隊,對各校校長、班主任進行細致地說服工作,并主動接觸學生,終于獲得部分學校,如都江堰四中的配合,工作由此逐步打開局面。
自2008年5月14日啟動,至2012年6月,1+1心聯(lián)行動在都江堰、綿竹、阿壩、德陽、重慶、玉樹、西寧、舟曲等地區(qū)援建心聯(lián)小屋153間。在中華慈善總會大力支持下,共為汶川、玉樹災區(qū)募集善款1700多萬元。
從項目創(chuàng)立開始,1+1心聯(lián)行動就著眼于長效機制的建立。這是張銀俊及其團隊開展慈善活動的一個基本思路。1+1心聯(lián)行動,因其創(chuàng)新機制和顯著成績,在災后心理援助領域獲得了肯定,在社會上產(chǎn)生了積極影響。中央電視臺、《人民日報》等多家媒體,對四川震區(qū)“心聯(lián)小屋”開展心理援助活動情況進行了報道。該項目獲得中華慈善總會突出貢獻項目獎等多項榮譽。
青愛工程,明心見性
青愛工程的立項,是針對在艾滋病疫情愈加嚴重的時代,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愛的教育,實行有效預防。自2006年10月18日立項,至2012年國慶之前,整整六年,青愛工程募集款物3000多萬元(不包括心聯(lián)行動所募集的善款),已在20個省市189所大中小學援建青愛小屋,基本上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,符合現(xiàn)行教育體制的學校防艾、性健康教育的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。
雖然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,但做起來無比艱難。因為文化背景的關系,學校、教育局、家長,對于性教育持有不同態(tài)度。
“難行能行”。正因為這一點點堅持,雖然張銀俊已經(jīng)脫手不管青愛,但青愛團隊日漸成熟,青愛小屋的工作模式也已在悄悄完善。其與各地政府的合作,越來越深入。
大愛紛紛,小屋如云
人有善愿,天必佑之。張銀俊等創(chuàng)意發(fā)起青愛,有識之士,大愛智者,紛紛給予襄助,歷經(jīng)五六年的奮斗,終于形成“大愛紛紛,小屋如云”的局面。
在這個長期陪伴的過程中,青愛工程與一線小屋的專責老師、彼此砥礪,共同成長。有的老師,在成為青愛小屋專責老師以后,短短兩三年時間,就從一名普通心理老師,成長為省里的三八紅旗手,市里的學科帶頭人,入選市名人錄。有的則從一名語文老師,被提拔為副校長。有的學校,則為該老師配備獨立的大辦公室,并為其組建十多人的青愛團隊。目前,全國已經(jīng)有五百多位小屋負責老師,受益學生近千萬。
青愛這些年,受到民進中央很多關愛。全國人大副委員長、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,全國人大常委、民進中央副主席王佐書,專程赴大慶,出席青愛五周年總結(jié)大會,為青愛工程大慶基地揭牌,并延續(xù)民進中央對青愛工程的一貫支持——民進中央正式出任青愛工程支持單位,嚴雋琪副委員長、王佐書副主席,擔任青愛工程總顧問。至此,青愛工程共有四位總顧問,全部來自民進中央。民進中央給予青愛團隊的支持,激勵著張銀俊和青愛團隊,不屈不撓,勇往直前。
登高而呼,普施甘霖
古人說,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張銀俊發(fā)起青愛工程,并非由于單純的愛心,而是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完整的慈善理論支持。
針對艾滋病防治問題,該團隊認為,青少年艾滋病防治,學校是基本面,性教育是主戰(zhàn)場。2011年,國家衛(wèi)生部宣布,我國新增的艾滋感染者,80%是經(jīng)性途徑傳播。而在青愛工程立項的2006年,該團隊早已經(jīng)認識到這一點。青愛團隊提出“三個三十年”的理論,明確提出新中國建政以來,第三個三十年,主要的潮流,社會的熱點,只能是以慈善事業(yè)為切入點的社會建設。該理論指出,中國慈善事業(yè)的道路,是1+2=3。必須是政府與市場攜手合作,才有第三部門的發(fā)展。還提出中國慈善事業(yè)是黨的事業(yè)。
正是基于這些基本的判斷,張銀俊和她的團隊,啟動了一項長期課題,預將人生的精彩全部展現(xiàn)于此,譜寫一曲“青愛長歌”。
很多人問張銀俊,做慈善究竟是為什么?她說,明心見性,慈心作善。一切在于心的調(diào)伏。我們不過是在欲和心之間,找一個平衡罷了。